洗腎腎友和腎移植病人的結核病防治實務
20220623
台大醫院內科部 樹金忠醫師
在政府、醫界和大家的努力下,結核病在台灣的發生率已然減少一半以上,且從高度盛行率下降到中低盛行的標準,這期間台灣經過2006-2015年的”結核十年減半”的政策下,結核發生率已逐年下降,在2021年台灣地區結核病發生率已下降到初估約每年每十萬人口31人,年發生人數自2017之後已經小於1萬人,並持續減少。後續要努力的目標,在於如何持續減少發生率,向低盛行率 (每年每十萬人口少於10人) 邁進。以此為目標之下的策略,一方面是優化目前的策略,讓目前的策略的達成率達到更高; 另一方面是增加新的預防策略,其中高危險族群作潛伏結核感染 (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, LTBI) 的篩檢治療,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台灣在2016年即開始對全年齡的接觸對象開始施行LTBI的篩檢治療,後續也對特定其它免疫力不全的高危險族群作部份到全面的LTBI策略執行,而洗腎腎友以及接受腎臟移植的病人是台灣常見需要關注的。
洗腎腎友接受透析,發生活動結核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0到20倍,且洗腎族群在台灣是格外的重要,因為其發生率與盛行率趨勢,在台灣是上升的且在世界上名列前茅。而接受腎臟移植,得到活動結核病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0到74倍之高。更重要的是,若沒有作預防,洗腎或腎移植病人因免疫力較弱,一互結核發作,預後常常不良。
因此,針對洗腎和腎移植的病人,台灣在這幾年即開始作潛伏結核感染的篩檢,並針對陽性的個案給予預防性治療,其實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畫中,洗腎和腎移植也是高度建議進行LTBI診治的族群。然而,在台灣對於洗腎及腎移植病人執行LTBI篩檢並治療,仍因其本身疾病的情形,在診治實務上有相當多的情形與一般考量不儘相同,因此藉由”111年結核病新進展”的系列課程場合,向諸位結核防治團隊成員報告實務操作上的經驗分享,未來一同推動結核病在洗腎和腎移植的防治。時間 | 主題 | |
---|---|---|
沒有資料 |